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陳懷澄

跟陳懷澄有關的相片,共2張
跟陳懷澄有關的相片,第1張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

陳懷澄(1877-1940),彰化鹿港人,字槐庭、水心,號沁園,郊商慶昌行後代。1892年(光緒18年)與其兄舜雲分戶,就教於莊宗其學習經、畫、詩。日治後,與詩友陸續組成「鹿苑吟社」、「櫟社」、「鹿江詩會」、「大冶吟社」,其詩作常見於《漢文臺灣日日新報》。1918年(大正7年)至15年為彰化崇文社擔任文宗,評審該社徵文等第。除了參與詩社,亦曾在鹿港公學校擔任漢文教師、學務委員等職。

政治領域方面,1919年(大正8年)繼莊士哲之後擔任鹿港區長,翌年轉任街庄改制後的首任鹿港街長,亦是日治時期鹿港唯一的臺籍街長,並曾出任臺中州協議會會員,先後管理街政逾12年。因與林獻堂交情甚篤,積極參與民族運動,曾為籌設臺灣公立臺中中學校(今臺中一中)而奔走,並擔任於東京成立的臺灣新民會名譽會員。

他在街長任期屆滿退職後,居住於太平車籠埔黃竹坑,仍熱衷於寫詩,留下不少退休後的寫照。作品有《沁園詩草》(1921),並編有《吉光集》、《媼解集》(1934)。其詩作表達傳統文人在乙未割臺後的際遇,雖與日本文人交流、酬唱,卻又見身處異族統治煎熬與痛苦;藉由詩社推行文化抗日,在堅持與妥協之間尋找適當的路徑,以實踐造福地方的理想。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陳懷澄 / 撰寫者:陳嘉伶 / 描述文字授權:CC BY 3.0 TW + / 建檔單位: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Culture_Object&id=638057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社會與政治
建檔單位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撰寫者
陳嘉伶
創作者
李昭容
時間資訊
出版日期
2018/10
ISBN
978-986-05-7007-6
資料使用語言
中文
媒體類型
圖書及手冊
出版者
彰化縣政府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