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豐原慈濟宮

豐原慈濟宮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

        豐原慈濟宮在乾隆年間岸裡社古文書上稱為「觀音亭」。豐原慈濟宮珍藏的一座香爐,上面鑄造著「慈濟宮 天上聖母」與「嘉慶六年」,按文物證據,說明最晚到1801年(清嘉慶6年)豐原慈濟宮已經正式登上歷史舞台。

        大正年間岸裡社頭人張麗俊擔任修繕會總理,主持慈濟宮修建事務,聘請大木陳應彬、交趾剪黏廖伍、彩繪劉沛、泉州惠安蔣梢及辛阿救等石匠師進行重修工程。在他個人《水竹居主人日記》中,詳實記載豐原慈濟宮1917年(大正6年)至1936年(昭和11年)修築,尤為珍貴,當年的設計是陳應彬, 格局是三殿兩護室,可能採對前後場作,彬司作三川殿,大殿由他人承建。

        豐原慈濟宮三川殿用了非對稱型棟架,空間分割巧妙運用甚為高明,棟架單檐七架用四柱,架內用三步架,二通二瓜,前步口為增大門面空間,前點金柱向內移一架,壽樑上用彬司拿手的溜金看架,後步口則僅為一步架。

        1920年代臺灣農業經濟起飛,寺廟建築更形高大、壯碩、華麗。豐原慈濟宮龍柱運用碩大蓮花柱頭斗,通梁用趖瓜,大木、石雕採對場作,都足以代表當代的寺廟審美觀點特色,值得深入觀察。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豐原慈濟宮 / 撰寫者:陳景功 / 描述文字授權:CC BY 3.0 TW + / 建檔單位:中華民國文化資產維護學會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Culture_Place&id=637710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藝術與人文
建檔單位中華民國文化資產維護學會
免費進場
是否開放
開放時間說明
06:00-23:00
電話
04-25223184
所在地-名稱
臺中市豐原區中正路179號
參考資料
豐原慈濟宮官網http://www.zhujai.org.tw/
撰寫者
陳景功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