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時建屋的程序有如人的生命禮儀,從擇地、定向、動土、立柱到上樑,皆依一定習俗進行。艋舺龍山寺的後殿文昌祠,在1982年(民國71年)曾意外遭祝融之災,一年後重建,聘陳應彬曾孫陳次武主持重修工程。當時仍依傳統舉行上樑典禮,選在清晨東方之既白時刻進行。
上樑典禮祭大樑的習俗,即是安置最高的中脊樑,由大木匠師用雞冠血點樑,賦予新生命給大樑。首先由和尚誦經,再由匠師點樑。並且唸出「生在深山萬丈長,此日魯班來伐取,請你前來作棟樑」,「魯班賜我一支筆,一點左眼知天門,二點右眼知地理」。這種儀式在明代午榮所編寫的《魯班繪匠家鏡》一書中記載,為廣大的匠師在上樑典禮時遵循的儀式。這本書被建屋匠師奉為圭臬,也稱為《魯班營造正式》,臺灣坊間可購得的版本為《繪圖魯班經》。一般舉行上樑典禮須備三牲,但艋舺龍山寺為佛寺,不能殺生,當時僅備水果清供。數年之後,臺北林安泰古宅進行重建,也同樣舉行上樑典禮。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