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王錦木設計的螺旋結網

王錦木設計的螺旋結網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

王錦木設計的螺旋結網

         藻井在臺灣或福建一帶被匠師稱為「結網」,取自蜘蛛結網之形象命名。寺廟屋頂下的藻井有天蓋之涵義,傳統上多以木製斗栱構成,可在陳應彬或王益順所建的北港朝天宮、板橋接雲寺、艋舺龍山寺,鹿港天后宮或南鯤鯓代天府見到。但到了1960年代以後,鋼筋水泥構造的寺廟漸增,藻井的構造也隨之發生了變化。

        王錦木也是福建泉州惠安的溪底派大木匠師,1920年代隨父兄及王益順來臺參加南鯤鯓代天府改築,後來即定居臺灣,住在嘉義縣大林鎮。二戰後他為南鯤鯓代天府增建拜亭及大牌樓,設計精巧,獲得匠界之讚賞。代天府的大拜亭為鋼筋水泥構造,王錦木設計圓形螺旋式藻井,他在水平平頂中央留出圓洞,在圓洞中再出四跳木斗栱,作成螺旋式藻井。

        將鋼筋水泥與木造藻井混合構造,在1970年代以後普遍化,許多新建的寺廟多採此法,而南鯤鯓代天府被認為是典範之作。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藝術與人文
建檔單位中華民國文化資產維護學會
撰寫者
李乾朗
資料來源
李乾朗,《台灣古建築圖解事典》,台北市:遠流,2003。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