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陳應彬的斗栱榫卯特色

陳應彬的斗栱榫卯特色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

陳應彬的斗栱榫卯特色

         古建築木結構是以榫卯聯結而成,「榫」是凸出構件,「卯」是凹入的構件,合乎陰陽結合的理論。但是高明的匠師設計「暗榫」,從外觀看不到。

         陳應彬是臺灣著名的大木匠師,北港朝天宮在1908年(明治41年)改築前殿時由他主持設計與施工,至今仍保持完好。我們參觀北港朝天宮時,只見到樑柱斗栱與藻井之美,無法看到其榫卯。

         古建築在落架修理時,才有機會解開斗栱,後人得以探知匠師的技術機密。從陳應彬所作北港朝天宮與溪北六興宮的部分斗栱榫卯,可見到「燕尾榫」、「丁字槽」及「十字槽」等暗榫作法。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陳應彬的斗栱榫卯特色 / 撰寫者:李乾朗 / 描述文字授權:CC BY 3.0 TW + / 建檔單位:中華民國文化資產維護學會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Culture_Invisible&id=636148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藝術與人文
建檔單位中華民國文化資產維護學會
撰寫者
李乾朗
資料來源
李乾朗,《臺灣寺廟建築大師-陳應彬傳》,台北市:燕樓古建築,2005。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