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水泥洗石子的龍柱

跟水泥洗石子的龍柱有關的相片,共2張
跟水泥洗石子的龍柱有關的相片,第1張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

水泥洗石子的龍柱

          臺灣清代寺廟的龍柱皆為石雕,石材也大都運自福建或廣東。但至1895年(光緒21年,明治28年)甲午戰爭之後,臺灣在日本統治之下,龍柱的材料種類增多,有銅及水泥洗石子的龍柱出現,銅製龍柱以艋舺龍山寺為最出名。

          臺灣由於受到近代西洋建築之影響,鋼筋水泥柱子外加洗石子或磨石子的龍柱也出現於寺廟。首先在屏東萬丹的萬惠宮媽祖廟出現水泥洗石子龍柱,造型模仿石雕龍柱,也具備手工製品之特色。而嘉義朴子配天宮後殿也有一對洗石子龍柱,內有鋼筋加固,外觀比例美好,作工細緻,除了螭龍,還穿插人物水族海浪,外表再塗上色彩,我們現在無法考證泥水匠為何人,但它仍被視為此類工法中之傑作,近年已經少見到這種龍柱了。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藝術與人文
建檔單位中華民國文化資產維護學會
撰寫者
李乾朗
資料來源
李乾朗,《台灣古建築圖解事典》,台北市:遠流,2003。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