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倪蔣懷筆下的臺北孔子廟-《孔廟》

倪蔣懷筆下的臺北孔子廟-《孔廟》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

倪蔣懷筆下的臺北孔子廟-《孔廟》

          臺北孔子廟1879年(清光緒5年)初建於臺北府城南門內,1895年(清光緒21年)日治後臺北孔子廟日益遭破壞,臺北仕紳乃倡議集資另建孔廟,覓地於大龍峒後在1925年(大正14年)聘請泉州大木名匠王益順主持設計承造。由於規模宏大,1930年(昭和5年)才完成中軸的建築。

         倪蔣懷(1894-1943)生於臺北瑞芳,是臺灣前輩畫家中率先考取臺北師範學校,受日籍美術老師石川欽一郎指導,成為首位習得西洋水彩畫的學子,在石川的美學觀念影響下,倪蔣懷從臨畫轉為寫生自然在地之景。一心嚮往赴日學習藝術,但因經濟上的匱乏,為家庭生計只好投身經營礦業,而在老師的建議下,將留日藝夢轉為從事美術事業,慷慨贊助畫會活動,不忘初衷奮力作畫,並成立私人「臺灣繪畫研究所」塑造了臺灣學習美術的風氣,提攜後輩,他可說是臺灣美術的搖籃推手。

       從倪蔣懷創作題材中可見他行腳各地,對臺灣的人文土地具深厚情感,也描繪許多臺灣閩南式的民宅廟宇風貌。他繪於1938年(昭和13年)的《孔廟》,當中的建築即為臺北孔子廟,畫中可看出建築格局寬廣,重簷歇山式的屋頂、「萬仞宮牆」照壁及前方的泮池,成為畫面的焦點,透過倪蔣懷自然明快的筆調,將午後溫暖金黃的陽光、紫色作為陰影的表現,帶出臺北孔子廟寧靜又莊嚴的氣息。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藝術與人文
建檔單位中華民國文化資產維護學會
生年月日/時期
清朝光緒年間/臺灣的日治時期明治年間
國籍
臺灣
撰寫者
蕭珮瑩
卒年月日/時期
1943
性別
資料使用語言
中文
參考資料
白雪蘭《礦城•麗島•倪蔣懷》,台北:雄獅,2003。 李欽賢《從名畫故事看臺灣地景變遷》,台北:雄獅,頁12-13,2014。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