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王益順的臺北孔子廟透視圖

王益順的臺北孔子廟透視圖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

王益順的臺北孔子廟透視圖

        古代傳統匠師所繪的設計圖,大多為平面圖、剖面圖或立面圖。以宋代李明仲《營造法式》內容圖樣來看,只有斗栱大樣為立體透視圖,大部分仍為表達二度性質的圖樣。王益順在1925年(大正14年)所繪臺北孔子廟設計圖中有一幅全區的透視圖,並且是以「鳥瞰」視角表現。這張透視圖極為罕見,具有很高的研究價值。

        西洋在文藝復興時期,以科學的方法研究透視圖,將平面上的建築圖畫出三度空間的立體感,不但是繪畫構圖的革命,也促進建築設計的理論發展。著名的布魯尼萊斯基(Brunellschi)、布拉曼德(Bramante)及米開朗基羅(Michelangelo),皆在設計建築之前先畫透視圖。

        王益順來臺之前,曾在廈門替黃培松武狀元設計過宗祠及宅邸,他很可能也有機會接觸鼓浪嶼建造洋樓的匠師,對於透視圖應不會陌生。當我們仔細觀察臺北孔子廟透視圖,發現每一座獨立建築都以東南角為視點,只有「魁星閣」與「萬仞宮牆」從正面角度畫。再者,他畫的每一座建築皆有自己的「消失點」,整區並非單一視點所繪,這種畫法與宋代張擇端「清明上河圖」的移動視點是一致的。易言之,王益順不但承繼了中國傳統畫法,也吸收西洋畫法。我們認為,臺北孔子廟的鳥瞰透視圖,為融合東西精神之成果。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王益順的臺北孔子廟透視圖 / 撰寫者:李乾朗 / 描述文字授權:CC BY 3.0 TW + / 建檔單位:中華民國文化資產維護學會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Culture_Object&id=635781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藝術與人文
建檔單位中華民國文化資產維護學會
撰寫者
李乾朗
創作者
拍攝者—李乾朗
時間資訊
創作時間
民國民初時期/臺灣的日治時期大正年間
媒體類型
手稿及手抄本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