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班是木匠業的守護神,被木匠尊為祖師。魯班,春秋時魯國東平村人,姬姓,公輸氏族,名班,所以也稱為公輸班。浙江寧波天一閣收藏明代中葉刻本《魯班營造正式》一書中有記載魯班真尺,它的長度為一般尺的一尺四寸四分,刻有「財」、「病」、「離」、「義」、「官」、「劫」、「害」、「本」,用以按尺丈量藉以趨吉避凶。這支「魯班尺」也成為木匠設計門窗的度量標準。
臺灣竹林書局曾複印明代北京提督工部御匠司的司正午榮彙編的《繪圖魯班經》,書中卷一的〈魯班先師源流〉指出,魯班姓公輸,魯國,生於魯定公三年甲戊五月初七日午時。年少時嬉戲不學,至十五歲才從游於子夏之門人端木起,後來又遇鮑老輩,受業其門,注意雕鏤刻畫,學習規矩準繩的技術,成為後世木匠所尊崇之名師,奉為祖師爺和行業神。每當建屋上樑典禮,必選吉日良時,立香案敬拜魯班先師。
1885年(清光緒10年)臺北府城大興土木,建造許多衙門與寺廟,在北門外的機器局曾建立一座魯班廟,至日治初期擴建為鐵路工廠,魯班廟被拆除,神像不知去向。如今我們在臺中東勢可見到一座奉祀魯班的「巧聖仙師祖廟」,東勢近山而盛產木材,伐木匠人為尊崇魯班,早在1775年(清乾隆40年)創建魯班廟,歷經多次重修而成今貌,這是臺灣最大的魯班廟。至今全臺主祀巧聖先師的廟宇約有30座。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