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國立故宮博物院典藏青銅器--毛公鼎

國立故宮博物院典藏青銅器--毛公鼎
禁止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僅限公開瀏覽

國立故宮博物院典藏青銅器--毛公鼎

圖為國立故宮博物院典藏的著名青銅器之一:毛公鼎。毛公鼎是在清宣宗道光廿三年(1843)出土於陝西省岐山縣的周原,鼎內鑄有銘文,是目前已知銘文最長的青銅器。毛公鼎的外型簡樸,只有在口沿器頸上有一圈重環紋,長短相間,極為簡略;半圓形圓腹,口沿厚實的立耳微撇,獸蹄形的三足蹲踞,造型壯碩。有人認為雖仍可看出西周的氣派,但是已然顯露出「禮崩」的衰象。鼎內銘文可分七段,大致上是說在周宣王(西元前828至782年在位,共四十六年)即位後,很想將國家治理好,所以請他的叔父毛公來管理政府內外的大小政務,並勉勵毛公勤公無私,而且任用毛公的族人擔任禁衛軍事,捍衛王室。毛公為了禮頌周王的厚賜,因而鑄鼎以記其功傳示子孫。毛公鼎可補歷史文獻之缺、為臨摹金文的最佳範本,確是無價之寶。[參見中華民國國立故宮博物院,《國立故宮博物院》〈典藏精選〉(網頁)]

禁止下載描述文字授權: 僅限公開瀏覽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國家文化資料庫
主題分類藝術與人文
建檔單位國家文化資料庫
創作者
中國農村復興聯合委員會
出版者
行政院新聞局
其他貢獻者
農復會
創作日期
創作日期:1961/典藏日期:1975-01-16
作品語文
中文
全集/系列名
行政院新聞局老照片
相關地點
台灣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