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為彰化基督教醫院在二次世界大戰時受到美軍轟炸波及後的破舊荒廢景象。
1941年,二次世界大戰的戰火延燒整個太平洋,阮德茂醫生接任彰化基督教醫院院長職務,當時太平洋戰爭的戰火因美國於1941年12月7日受日本偷襲珍珠港而對日本宣戰,戰火逐漸升溫。
當時台灣屬於日本領土,在台灣有許多軍事基地訓練飛行員,且台灣物資源源不絕地被運往日本。美軍為了阻絕日本的戰力,到二戰後期開始對台灣各重要據點轟炸,1945年起大規模空襲台灣,重型轟炸機如B-17轟炸機經常飛臨台灣上空轟炸,「躲空襲」成為當時全台灣人民的共同記憶,空襲直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佈投降為止。
美軍轟炸的重點除了軍事戰略要地外,交通設施亦是轟炸重點。由於彰化基督教醫院鄰近彰化火車站,所以醫院未能倖免於難,除了本館建築物嚴重受創,致使無法正常運作之外,每天空襲都有人受傷,霍亂、流行病從來不曾絕跡,時任院長阮德茂醫生下令全員遷往南郭宿舍,充當臨時醫院,以蘭大衛醫生的故居為診療室,姑娘樓做為病房,繼續為當地民眾服務,直到光復之後,再度遷回中華院區,修復原有院舍後繼續服務彰化病患。
這張照片記錄了當時轟炸後的傷痕記憶。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