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埔心基督徒聚會處

埔心基督徒聚會處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

埔心基督徒聚會處

埔心基督徒聚會處的發展,源自於民國45年桃園楊梅埔心四維新村等幾處眷村剛蓋好,特種作戰部的陸軍中將易瑾司令為基督徒,想在眷村中間蓋座教堂,可以讓眷村的太太們有信仰,避免因為過於悠閒而沉迷在牌桌上。易將軍詢問同在特種部隊的上校薛子富(當時即將就任少將),是否願意提前退休開拓教會,薛子富上校經過禱告後同意,不考慮損失的將官職務及薪俸損失,毅然提出退伍申請,到埔心建立教會。

民國47年(1958)4月中,薛子富與幾位基督徒在埔心金門新村(現今之桃園市楊梅區金龍一路、金龍二路交會區域,已經改建為桃園市社會住宅)門口外租一處小平房,一起禱告、聚會。同年5月,一對在小平房邊躲雨的本地安姓採茶婆媳因為聽到詩歌而加入,人數逐漸增加,易瑾弟兄邀請台北基督徒聚會處的弟兄姊妹前往協助,民國48年(1959)8月,開始正式主日崇拜聚會。教會於焉正式開始建立。

為了建立教會,薛子富全數奉獻自己的退休金新台幣壹萬肆仟元,加上易司令奉獻的壹萬元,購買成功新村對面的土地(埔心聚會處現址:桃園市楊梅區文化路177號)200 多坪,民國49年(1960)3月中開始興建,同年8月間完工一座磚瓦平房教堂。教會由薛子富長老主執,謝志超、易瑾弟兄等配搭。

埔心聚會處目前推動青少年團契聚會,協助青年學生學習聖經的教導。(依據蔡楊如松、孫寬興口述史料整理,2005年12月口述)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民俗與宗教
建檔單位財團法人虎尾基督徒聚會處
免費進場
是否開放
撰寫者
虎尾基督徒聚會處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