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重建區綠美化常被誤種的陰香

跟重建區綠美化常被誤種的陰香有關的相片,共4張
跟重建區綠美化常被誤種的陰香有關的相片,第1張
跟重建區綠美化常被誤種的陰香有關的相片,第2張
跟重建區綠美化常被誤種的陰香有關的相片,第3張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

重建區綠美化常被誤種的陰香

921災後重建的綠美化工程當中,栽種本土植物是常見手法,然而,有些植物卻容易被誤認、誤栽,譬如本土的土肉桂和外來種陰香,後者在921重建期曾被大量栽種在庭園、農場及道路等綠美化工程區,儼然是山寨版土肉桂,例如照片中埔里中山路三段埔里酒廠到信義路口分隔島、九份二山傾斜屋附近、暨大校園圓形劇場旁都可以看到。

埔里60歲以上居民多認得本土特有種的土肉桂(Cinnamomum osmophloeum),它常長在近郊山坡,居民會挖掘樹根,啃食香又有點辣的根部樹皮,或採摘枝葉提煉精油、肉桂露、泡茶或滷牛肉、豬肉與豬腳;陰香(Cinnamomum burmannii)的外形很像土肉桂,苗木不易區別,以往曾被誤認或冒充土肉桂。事實上,陰香是原產中國福建、廣東、廣西及印度等地的外來種,大家種植後很高興樹木長得快又高大茂盛,但後來發現它的化學成分與土肉桂不同,更逐漸形成外來入侵植物,政府及居民正想辦法防止擴散,避免造成生態危害。

歷經921重建期的錯誤經驗,大部分居民已知道要小心辨認,避免重蹈錯誤。辨別要點如下:土肉桂的小枝淡綠色,葉表淡綠色,葉背灰白色;陰香的小枝紅褐色,葉表深綠色,葉背淡綠色;尤其是在幼嫩枝葉及小苗期特別明顯。此外,陰香果實之宿存花被片先端呈截斷狀脫落,而土肉桂宿存花被片幾乎完整保存。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重建區綠美化常被誤種的陰香 / 撰寫者: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彭國棟 / 描述文字授權:CC BY 3.0 TW + / 建檔單位:南投縣政府文化局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Culture_Place&id=628541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生物、生態與環境
建檔單位南投縣政府文化局
所在地-地址
南投縣埔里鎮中山路三段埔里酒廠附近
免費進場
所在地-緯度
23.9682141
所在地-經度
120.960282
是否開放
參考資料
1.臺灣中部地區歸化植物圖鑑(周富三等著,農委會林業試驗所出版,2014)。 2.外來植物大點名(1)(古心蘭等撰文及攝影,農委會林務局出版,2011 )
資料來源
自撰
撰寫者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彭國棟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