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刣牛溪的台灣白魚棲息地

跟刣牛溪的台灣白魚棲息地  有關的相片,共4張
跟刣牛溪的台灣白魚棲息地  有關的相片,第1張
跟刣牛溪的台灣白魚棲息地  有關的相片,第2張
跟刣牛溪的台灣白魚棲息地  有關的相片,第3張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

刣牛溪的台灣白魚棲息地

台灣白魚是台灣特有種的珍貴稀有保育類野生動物,目前僅存分布地只剩下5條河川的最上游小溪流,照片中溪流是白魚棲地之一的刣牛溪,921地震改變河川地貌許多,也讓白魚保育更形艱鉅。

屬於埔里眉溪支流的水流東溪、刣牛溪、樟湖溪及煙寮溪等四條溪流,共同構成了台灣白魚在埔里最重要的四處棲息地。但921地震後河況變化甚大,依據2019年調查,刣牛溪自煙寮溪合流點到伽陀精舍的重點河段,長度1,225公尺,海拔約480~534公尺,攔沙壩或固床工有24處,前段水泥護岸786公尺,後段自然河岸439公尺。由下到上可以分為緩衝區786公尺、核心區160公尺、伏流區165公尺、水源區114公尺等四段,其中核心區是台灣白魚最多的地方。

2015年開始,集集特生中心及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帶領一新社區生態調查小組,進行每月或每季的定期台灣白魚及水質調查,並舉辦台灣白魚保育及生態工作假期活動。2018年在南投林區管理處及暨大彭國棟老師的輔導下,曾試辦5處小規模的度冬棲地改善,並有不錯成果。但極端的冬季乾旱及夏季豪雨,造成不斷的河床乾涸、洪水沖失及土石堆積,台灣白魚棲地正面臨絕續存亡的困境。

2020年開始,水土保持局開始研提兼顧生態又能安全防災的治理計畫,希望對921地震以來加劇環境劣化的棲地有所改善。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刣牛溪的台灣白魚棲息地 / 撰寫者: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彭國棟 / 描述文字授權:CC BY 3.0 TW + / 建檔單位:南投縣政府文化局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Culture_Place&id=628532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生物、生態與環境
建檔單位南投縣政府文化局
所在地-地址
南投縣埔里鎮一新里
免費進場
所在地-緯度
24.0050164
所在地-經度
120.9359987
是否開放
參考資料
1.臺灣的淡水魚類(曾晴賢著,臺灣省政府教育廳出版,1986)。 2.臺灣淡水魚類紅皮書(陳義雄、曾晴賢、邵廣昭著,農委會林務局出版,2012)。
資料來源
自撰
撰寫者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彭國棟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