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廣興紙寮手抄紙的工序(二) 打漿

廣興紙寮手抄紙的工序(二) 打漿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

廣興紙寮手抄紙的工序(二) 打漿

921地震沒能動搖廣興紙寮裡的手工造紙職人們,在他們身上所長期累積的,不僅是一份紙廠工作,更是對紙文化工序工法的熟悉感,已深刻融入身體五感。

漂洗後的纖維原料成漿狀,接續進行打漿處理,形成所謂的「紙漿」。打漿的目的是將原料的纖維解纖,將纖維經過打漿機解纖,得到所需的纖維長度後,一條條細微如毛般的纖維就是造紙的基本原料,打漿時並將細微如毛般的纖維羽毛化後,可讓纖維間的交織更為完整,而得到較好的拉力及強度。打漿可說是決定紙製品的特性的重要工序之一。早期打漿的方法有石輪、搥打等方式,因為時間耗時,且容易使纖維毛化、變細,所形成的紙漿品質不佳,現在已改用機械打漿機來打漿。

廣興紙寮目前所使用的打漿機有飛刀與齒輪兩種,長纖維放入飛刀式;短纖維則是齒輪式。打漿放料的順序:再生紙(回收的裁邊紙,既可減少廢料,回收再利用,同時可讓紙質更細緻)→中纖維→長纖維→短纖維→雁皮、楮皮,必要時加入適量的碳酸鈣,以增加紙張的吸墨性。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廣興紙寮手抄紙的工序(二) 打漿 / 撰寫者:陳義方 / 描述文字授權:CC BY 3.0 TW + / 建檔單位:南投縣政府文化局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Culture_Invisible&id=628469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產業與經濟
建檔單位南投縣政府文化局
撰寫者
陳義方
資料來源
自撰、參考: 黃煥彰口述、劉秋蘭整理,《廣興紙文化研究》
所屬族群
其他
所屬族群說明
漢族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