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虎球場興建於1952年,在北投光明路往新北投方向,在接近第一銀行前的左邊131巷進去,約走50公尺的左手邊是七虎新村,右邊順石牆而上,就可到達七虎球場。七虎球場是由輜汽一團為軍隊運輸補給部隊所興建,1949年安置國共戰爭來台的大批軍人及軍眷,在臨時居所七虎新村旁,興建專門練習籃球的場所。
曾經居住在七虎新村的蘇黎月女士,記憶1970年代的七虎球場,是一座完全由大石塊(唭里岸石)堆疊建造而成的巨型籃球場,四周有石階看台環繞成橢圓形,看台頂端還有平台。眷村小孩每到黃昏時,經常在球場遊戲、散步、放風箏,或者坐在看台石階上,看大哥哥們打籃球,直到暮色將沉,才回家吃飯。
偶爾七虎球場也會播放電影,坐在看台上欣賞大白布幕上的影片,在那物資貧乏的年代,有免費電影看,對我而言是奢侈的大享受,那時播放的影片都是愛國片,像是筧橋英烈傳、梅花、英烈千秋、八百壯士等,常看得讓人內心激動不已,不自覺淚流滿面。
北投七虎球場,曾經是亞洲最偉大的籃球場,也是國軍實施運動外交國際籃球交流比賽舉辦的場地,可惜現在已經淪為停車場、文化景觀也幾乎被破壞,如今只剩下如廢墟般的一隅。由於無法取得當時老照片,依據受訪者口述,邀請北投社區大學黃德謀老師手繪回顧繪圖,並由受訪者指認無誤,以扣合該主題。
記憶童年的七虎球場生活方式與態度,於現代社會,不僅是文化情感的延續,亦豐厚後代子孫的生活內涵,除歷史教育意義外,更具有凝聚地方認同,呈現七虎新村小孩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有助於七虎新村集體生活記憶推動。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