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Pasikau部落布農族的狩獵文化與禁忌

Pasikau部落布農族的狩獵文化與禁忌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

Pasikau部落布農族的狩獵文化與禁忌

圖為Pasikau部落飲食文化記憶田野工作坊課程中 Kin Takishusungan胡文華與Dahu Takishusungan胡榮茂以解剖山羌為例,分享Takishusungan家族狩獵記憶、禁忌與倫理。

  • 禁忌是敬畏天地的表現

       布農族的samu (禁忌)源於建置穩定社會生活的規範,粗略可分作生活禁忌、祭典禁忌、狩獵禁忌、婚姻禁忌,是布農族社會倫理及社會秩序最內化於個人的約定俗成。 可以觀察出布農族人善於應用日常中的隱喻、象徵,比方出發前放屁,對應到在看不見的世界中那些對人行為的干擾;以及整體空間感知的文化看待,比方在家中的人也需要為了狩獵過程的順利而謹守禁忌。


  • 狩獵的samu(禁忌)

狩獵祭儀應遵守的禁忌有:出發前不能放屁、不能打噴嚏,途中不能遇 見蛇、鼠,在未到達第一個taukul(山口)不能抽菸和大小便,否則會打不 中獵物。家人更必須遵守屬於狩獵的Samu。例如:住屋不能掃地,這樣會讓所有的獵物像垃圾一樣的掃出屋外:不能織布,這樣會讓獵人被山藤拌倒 (因麻線如山藤);不能到耕地工作,因翻土會散發泥中腐物的臭味,這樣會導致獸肉容易腐爛,無法食用;不能吃大蒜、辣椒等的食物,因為食物的辛辣味會讓動物聞風而逃;不能借槍給別人;不能洗衣服,因為這樣的行為會導致獵人射不中獵物。狩獵期間,若家中有人死亡,最為忌諱,必須立即派人將参加狩獵的家人叫回,否則該人亦會在山上發生意外;見到路人時, 獵物先送右前腿或右後腿但忌送臀部。男人出外狩獵期間,家人為了避免觸犯禁忌,居家的婦女、孩童都不會與人相互來往。[1]


[1] 洪健榮等撰述;洪健榮,田天賜主編,《延平鄉志》,(臺東縣延平鄉:東縣延平鄉公所,2004),頁429~431。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Pasikau部落布農族的狩獵文化與禁忌 / 撰寫者:陳宥融 / 描述文字授權:CC BY 3.0 TW + / 建檔單位:財團法人東台灣研究會文化藝術基金會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Culture_Invisible&id=626798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族群與語言
建檔單位財團法人東台灣研究會文化藝術基金會
撰寫者
陳宥融
資料來源
[1]洪健榮等撰述;洪健榮,田天賜主編,《延平鄉志》,(臺東縣延平鄉:東縣延平鄉公所,2004),頁429~431。
所屬族群
原住民族
所屬族群說明
布農族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