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為千千岩助太郎於1937年(昭和12年)4月11日至18日調查臺東廳紅頭嶼雅美族拼板舟30幅照片及5張拼板舟結構測繪圖。
蘭嶼達悟族拼板舟,達悟語為Ttatala,顧名思義是由木頭組裝而成,小船部分用了21塊木板,大船則用27塊,製造過程中不用一根鐵釘,以傳統工法,依靠木釘、接榫及樹脂等技術性拼裝而成。精美的「拼板舟」,除了在力學上令人驚異的設計外,船身的彩繪有高度藝術價值。船體上的一切裝飾是信仰的表現,所有的紋樣都是依循傳統且帶有意涵。如果看到一艘拼板舟,刻上了人形紋、船眼紋、波浪紋,表示這艘船曾舉行過盛大的下水祭典,現在達悟人多半信基督教,有的拼板舟也會刻上十字架。
船兩頭彎曲處的「船之眼」以同心圓為主構成之圖案,達悟語為Mata no Tatala,每一圈都刻有鋸齒狀的花紋,形成日光放射的樣子,帶有驅邪招福的意義;船首處刻有象徵人型的圖案,祂是世界最早的男人,叫Mo-Mookg,以螺旋狀的紋飾象徵手的部位;並在揚起的傳首尖端繫上黑色雞羽毛舟飾驅邪。除了船之眼外,船身邊緣會一層一層刻上波浪紋、菱形紋、三角 紋、銀盔紋、瑪瑙紋等,有的取自海蛇身上的紋路、有的取自於貴重飾品或是男子戴的銀盔,每個家族所取用的紋路會有些不同。船身還會刻上人形紋,象徵各家族的英雄,也是家族的徽號,所以不同部落不同家族,所用的人形紋是不同的,簡單的圖騰除了反映達悟族的生活及藝術觀外,背後還有部落間溝通的語言、家族的區分。
原住民家屋調查者介紹:
此批照片及測繪圖手稿為日本建築教育學者千千岩助太郎於1935至1944年間(昭和10至19年間),約10年歲月於全臺、蘭嶼調查拍攝,共進行17次踏查,共調查7族,踏查101個部落百餘棟家屋,照片約1千3百多張,測繪圖手稿4百多頁。
千千岩助太郎生於1897年(明治30年)於日本九州,於1925年(大正14年)4月來臺,任教於臺北州立臺北工業學校(註1)建築科;1943年(昭和18年),轉任於臺南高等工業學校(註2)擔任教職,1947年(民國36年)離臺,1991年(民國80年)逝世。
在臺期間熱愛登山,在登山之餘,不忘建築本業,前往原住民各部落,拍攝家屋每一面向,並手繪家屋及附屬建舍平面、立面圖等測繪圖,為臺灣原住民傳統家屋留下珍貴研究史料。
註
註1:臺北州立臺北工業學校:1948年改制成為臺灣省立臺北工業專科學校,1997年升格為國立臺北科技大學。
註2:臺南高等工業學校:1956年改制為臺灣省立成功大學,1971年改制為國立成功大學。
參考書目:黃志弘、楊詩弘《千千岩助太郎台灣高砂族住家調查測繪手稿全集》,臺北:國立臺北科技大學,2012;千々岩助太郎著,《台湾高砂族の住家》,東京:丸善,1960;臺灣總督府警務局編,《高砂族調查書第五編》,臺北:臺灣總督府警務局理蕃課,1938
撰寫:黃志弘
審訂:王惠君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