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投有兩樣特產聞名全台灣,一樣是箭竹筍,生長在海拔700到100m山頂,又細又嫩,市場搶手大家吃得不亦樂乎,另一樣就是北投桶柑又名草山柑仔,生長在400-700m間山腰,具有極香烈的味道,舉台無雙 。
1960年代,台灣有一句流行的俗語「北有草山、南有員林」,指的就是陽明山的桶柑和員林椪柑,陽明山的桶柑又稱「草山柑」大約是清朝時期隨著先民移植到台灣,由於在福建地區收成之後都是收納在桶子裡運銷,於是大家就叫這個品種的橘子「桶柑」。
整個大屯山區,海拔400-700公尺,都生產桶柑,分佈的範圍頗廣,有平等里、大屯里、泉源里、粗坑、青學、興福寮,位於大屯山區向陽背風面。北投的觀光桶柑幾乎全部都在復興三路230巷週遭,2010年來民眾健康意識抬頭,農民逐漸改用友善土地的有機肥、生物防治病蟲害等農法,栽種出健康無毒、汁多風味獨特的桶柑。北投桶柑的黃金時代大約在民國40~70年這三十年左右,是北投農業的重要產業之一,栽培面積約20公頃,年產量60萬斤,年產值2400萬元。
每年農曆年前後,是上山採桶柑(年柑)的好時機,也可以在北投市場就可以買到桶柑。吃北投桶柑時,先用指甲把柑皮刮破,用鼻仔聞個過癮,再剁食果肉「味覺」兼「嗅覺」雙重享受,鼻仔聞多了,大致也能分辨何者較香,何者較鈍,先評論一番氣味,再吃果肉甜或不甜,也是饒富興趣之事。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