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因溫泉而誕生的新北投車站

跟因溫泉而誕生的新北投車站有關的相片,共5張
跟因溫泉而誕生的新北投車站有關的相片,第1張
跟因溫泉而誕生的新北投車站有關的相片,第2張
跟因溫泉而誕生的新北投車站有關的相片,第3張
跟因溫泉而誕生的新北投車站有關的相片,第4張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

因溫泉而誕生的新北投車站

古色古香的新北投車站,人們來到新北投看見的第一棟木造古蹟建築,代表北投溫泉印象,訴說著曾經擁有的溫泉文化榮景。

日治時期因為越來越多人要到北投溫泉區泡溫泉,但交通卻不甚便利,從淡水線鐵道的北投站下車後,只能步行到溫泉區,於是1916年台灣總督府交通局鐵道部運輸課,興建了長約1.2公里的支線「新北投支線」,又稱浴場線,設置「新北投乘降所」,後改稱為「新北投驛」,也因為車站以新北投驛為名,才開始有了「新北投」之名。

新北投車站其的建築造型不同於其他同時間建立的木造車站,一來是終點站的角色讓車站和月台呈現九十度的特殊位置,二來是作為觀光風景區的火車站所帶有的典雅設計。

1988新北投支線與淡水線一起廢線,新北投車站移送彰化台灣民俗村保存了25年。經地方爭取、募款等各種運動與協調,到了2013年台灣民俗村產權人日榮資產管理公司,決定無償捐給台北市,2014年車站構件編號拆解後運回台北,2016年經多次公聽會與實施臨時路型站體模擬試辦,選定原址附近的七星公園,啟動車站重組工程,並於2017年4月重組完成,對外開放。

新北投車站目前是台北市僅存的百年車站,站體為木造結構,歲月如梭,消逝得很快,回憶起北投地區國小學生,發起新北投車站歸鄉運動。2004年那年,北投、清江和逸仙國小同學,曾經用畫呼喚車站回家,那座流落彰化民俗村的家鄉老車站,聲聲呼喚趕緊回來新北投。隨後,北投社區組織和個人出錢出力,成立公共信託基金,舉辦北纜模擬公投,青年也不北纜,讓飄盪靈魂回家,重建歷史記憶,小小希望的種子開花結果。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因溫泉而誕生的新北投車站 / 撰寫者:陳藹文 / 描述文字授權:CC BY 3.0 TW + / 建檔單位:財團法人臺北市北投文化基金會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Culture_Place&id=622637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空間、地域與遷徙
建檔單位財團法人臺北市北投文化基金會
免費進場
是否開放
撰寫者
陳藹文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