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拍梨山部落,此處為飯店、餐廳集中區,下方溪谷為大甲溪。梨山位於台七甲中橫宜蘭支線82.5公里處,大甲溪上游南岸,海拔 1780 公尺的山坡上。舊稱「桃源」,大正14年(1925)2月,日治政府將分布於現居地西側,大甲溪左岸キシアイ(Kisiai)和右岸ペルモアン(Perumoan)的泰雅族,集中並設立「サラマオ社」(Saramao),劃定蕃人所要地。其間不但積極推動水田化耕作,更引進桃、李、柿等經濟樹種的種植以維持當地居民的生計。戰後國民政府再引進各式新品種樹苗如二十世紀梨、黃皇李子和韓國蘋果等。桃李遍野的景象,使本地成為名符其實的「梨山」、「桃源」。日治時代原社址位於較低處之舊日派出所附近,即今所謂的「老部落」。1960年中部橫貫公路通車,居民也隨之遷居至今日的「松柏村」一帶而漸成聚落。松柏村原是退輔會為安置假退役軍官個別從事農墾所設置的榮民村莊。梨山盛產水蜜桃、水梨、蜜蘋果等溫帶菓品和高冷蔬菜。不過中橫主線谷關至德基路段交通中斷後,農民必須繞道宜蘭支線或霧社支線,增加許多時間與成本,嚴重影響其生計。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