楓港社區的傳統建築-董家古厝, 董家為楓港大家族其中之一,保留今日楓港地區最古老的房屋,運用了本土建材,仿自南洋等地的「殖民地式」洋樓,拱形窗、花瓶欄杆、柱式,融合中式與西式的特色而成。楓港或寫爲風港,與舊庄對稱為下楓港,聚落今位於楓港溪南岸近海濱處,因冬季時落山風強勁及位在楓港溪出口而得名,關於落山風曾有以下傳說:「恆春原名為瑯嶠,前乃生番所居之地,人跡罕至,誠為榛莽之區、鳥獸之藪澤也。康熙年間有鄭成功統師到此,剿撫番社,駐軍于統埔庄,其露營舊址至今猶存,俗傳鄭王到此,高揭帥旗,其尾由風招展,所指之處,則該社土番盡皆瘟疫而死,不待剿討也,後因鄭王夢見山神土地靈祗,告日本地土番乃為臺灣開基始祖之民所流傳,天地有好生之德不可滅也,乃大發狂風、將旗拔棄飛出楓港大海之外而去,從此以後本地乃有狂風時作,必至楓港而後止,即此之故也,民乃呼為落山風也。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