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栗縣白沙屯氣田位於後龍溪畔南側之後龍西南方約3公里,為一位於通霄-鐵砧山背斜北側、呈東北東走向的斷層背斜構造。1961年(民國50)間,中油公司即已發現白沙屯構造,1964年(民國53)底鑽探了白沙屯1號井,惜未獲油氣生產。1969年(民國58),根據1號井鑽探結果,鑽探白沙屯2號井,於龍港斷層上盤打鹿砂岩鑽獲日產天然氣80,000立方公尺,凝結油7.6公秉。隔年鑽探白沙屯3號井也成功鑽獲油氣,迄1979年(民國68)止共鑽探7口井,3口獲油氣生產。1985年(民國74)停止生產,累計總產量為二億四千八百萬立方公尺之天然氣,伴產二萬六千六百公秉之凝結油。這張《臺灣油礦探勘處三十周年紀念畫冊》中的照片與地下構造圖,呈現了白沙屯氣田之地形及生產層打鹿砂岩的地下深度。
中油公司為使白沙屯老油氣田及其附近構造之油氣探勘得以再生,遂進行舊資料再處理、新震測線之炸測,重新解釋及評估等工作,發現白沙屯構造可區分為西北及東南兩構造高區。1998年(民國87)於西北構造高區鑽探了白沙屯8號井,在龍港斷層下盤之目標層打鹿砂岩鑽獲大量天然氣及伴產之凝結油。1999年(民國88)5月於東南構造高區開鑽白沙屯九號井,於3,551公尺鑽至北寮層後停鑽。油氣測試結果,亦於目標層打鹿砂岩鑽獲天然氣與伴產的凝結油。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