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砧山油氣田位於苗栗縣通霄、苑裡兩鎮之東,包含北端的通霄背斜及南面的鐵砧山背斜構造,長約27公里。日治時期曾鑽2口探井,未獲油氣。1956年(民國45)根據測勘結果鑽探通霄1號井,井深2330公尺,僅遇高壓水層、停鑽。由於錦水、出磺坑相繼於中及下部中新世地層鑽探成功,開啟通霄背斜深層鑽探的契機。1962年(民國51)6月在苑裡鎮山腳鑽探鐵砧山1號探井,發現相當於錦水第13層之鐵通1層(打鹿砂岩)儲有大量油氣,證實鐵砧山油氣田油氣蘊藏極豐。至2016年(民國105),鐵砧山礦場已生產超過240億立方公尺天然氣、300萬公秉凝結油。圖為《臺灣油礦探勘處三十周年紀念畫冊》(1976)收錄的鐵砧山油氣田五指山層頂部地下構造圖。
鐵砧山油氣田的開發促成通霄地區的發展,首先鐵砧山礦場成立,成為全臺天然氣產量最多的礦場,其次促成通霄天然汽油廠的設立,帶來錦水汽油廠3倍的天然氣處理量。另外,推動通霄發電廠設立,以天然氣作為發電燃料。鐵砧山採收的油氣二氧化碳含量少,採收處理設備更加簡化,油氣採收後經集油氣線匯集至中央分離器,切除水份,凝結油送往錦水天然汽油廠內的蒸餾工廠煉製,天然氣則運輸至通霄汽油廠,處理成乾天然氣後再送至通霄發電廠、各家庭與工業使用。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