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栗縣的錦水是全臺第2個開發石油的地方,從日治時期開始設立礦場開採地層中豐沛的天然氣資源。大正初年為了開採錦水礦場的油氣,修築了苗栗到錦水、錦水到竹南路段的公路,也就是今日的臺13線,使錦水、大西、大龍一帶得以發展。自1930年(昭和5)開始,更從錦水礦場沿著南港溪鋪設至造橋火車站的錦成軌道,1935年(昭和10)前後,許多日本皇室宗親、達官顯要造訪錦水的路徑,就是先搭乘縱貫鐵路到達造橋車站,而後再轉搭輕便車進入小山城錦水,為錦水礦場的交通線鍍上名人光彩。
錦成軌道是礦場對外交通的重要路線,運輸貨物以礦場的消費與生產物為主。如錦水礦場炭烟廠生產的炭烟,經由錦成軌道運輸至造橋火車站,再送往基隆、輸送至日本。礦場需要的機械材料、鐵管、水管、水泥等物資,也是透過軌道取得。雖然通往錦水礦場的輕便軌道多已拆除,難以回溯錦成軌道沿途風采,造橋車站仍保留一小段錦成軌道供人紀念,如照片所示。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