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合歡尖山遠眺大風口,右側山峰為石門山,稜線上有清楚之步道通往山頂,其左側為石門山北峰,日治時期合歡越嶺道與現在的公路同樣都從兩山峰之間的鞍部通過,此鞍現在稱為「大風口」或「克難關」,日治時期稱為「石門」。合歡越嶺道最後一次的整建與改道工程在1935年(昭和 10 年) 3 月 31 日完工,此次整建工程中把合歡尖山北側的岩壁鑿出一個石門,故名。國民政府來台後,霧社支線開路時,把狹窄的石門炸開,變成山勢陡峭且山壁裸露的風口 ,稱為「大風口」或「克難關」。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