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崇德社區

崇德社區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

影像為位於蘇花公路上的崇德社區,花蓮縣秀林鄉崇德村,約兩百年前,族人集在本村山腰,近大岩石處居住設一社,日治時被迫遷至今天主教堂附近及鐵路車站附近,並有石控子社(Alang Iyax Paru)遷入,以上族人後稱之下村或Takiri (達給黎)社。而後有部分從Bksuy、Tbkuan、Tpdu、Sipaw、 Branaw、Srhingan、Wahir、Rusaw、Tengeraw、Rguung、Bqbaq、Kruh、Swasan等內太魯閣區部落遷至本村的上村(Dgarung區,因盛產楓樹而名),族人稱之MkBaraw社,屬內太魯閣社區遷來之意。早期族人將鄉內自己的生存區域分為內、外太魯閣、巴托蘭等三區,大凡居住在今布落灣(Pruwan)、巴達干(Bakan)舊社(不合)以西至大禹嶺之間者為內太魯閣人,以布落灣、巴達干(含)以東至海岸,北起和平村南至水源村沿海、靠山麓地區為外太魯閣區人;住在木瓜溪流域地區者稱巴托蘭區人。戰後後,沿日人名為立霧,屬新城鄉,1946年改隸秀林鄉,更名為崇德。本村位於立霧溪河口沖積平原左岸,東臨太平洋,西靠山,海拔30至45公尺間,面積62.085平方公里。族人業礦工、部分商店或打零工或出外謀生,山蘇栽培、少量自給雜糧作物。

下載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OGDL 1.0)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OGDL 1.0)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崇德社區 / 撰寫者:陳威潭 / 描述文字授權:OGDL 1.0 / 建檔單位:原住民族委員會原住民族文化發展中心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Culture_Place&id=618673
描述文字授權: OGDL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空間、地域與遷徙
建檔單位原住民族委員會原住民族文化發展中心
免費進場
所在地-緯度
24.15128
所在地-經度
121.64886
是否開放
參考資料
鄭安睎,《臺灣原住民族傳統舊社與古道研究成果 2011年》(屏東: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文化園區管理局,2015年)
撰寫者
陳威潭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