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圍墻是苗栗公館鄉一客家文化聚落,位居苗栗縣境中央的公館平原上,介於東側八角崠山脈與西側後龍溪河谷間之區域。石圍墻的開發,始於1817年(嘉慶22),苗栗六庄人士共推吳琳芳為墾主,開始開墾。根據《石圍墻越蹟通鑑》紀載,為了防備泰雅族由此侵入,急需設隘防禦,當年10月墾主吳琳芳與後龍新港兩社平埔族人,議定墾約讓出荒埔七十餘甲,眾墾戶除積極拓荒外,並同心協力擔磚搬瓦,用巨石圍成七尺高、六尺寬的石牆,石圍墻聚落在建成之初宛若一座高度「武裝護衛」城堡。歷經200年歷史,發展出獨特的墾拓文化,保有傳統客家古樸風情的寧靜村莊,也是臺灣唯一生產紅棗的重鎮。
石圍墻揆一樓關帝廟在拓墾初始擔負全體庄民的信仰寄託,1817年(嘉慶22)吳琳芳築隘修城而建造石圍墻庄時,遂於墾主正堂,祀奉關聖帝君神位,供庄民膜拜,是為現在關帝廟前身,附近地區故而稱「關爺埔」,沿用至今。目前僅有石墻斷垣、農田駁崁、關帝廟、石爺、石母和震災紀念碑,尚可作為先民胼手胝足打拼的見證,而眼前石圍墻早已是沃野千頃,碧綠典型的現代化農村「石墻村」了。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