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獅潭錫隘七十二段

跟獅潭錫隘七十二段有關的相片,共3張
跟獅潭錫隘七十二段有關的相片,第1張
跟獅潭錫隘七十二段有關的相片,第2張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

獅潭錫隘七十二段

苗栗錫隘古道位於苗栗縣獅潭鄉新店村到公館鄉北河村,係清領時期黃南球帶領漢人從苗栗公館往丘陵地區開墾的路徑,後來也成為挑夫將貨物運往獅潭和公館間的交通要道。更早的原漢衝突年代,漢人也曾在錫隘附近設置關隘,以坡度陡峭著名,尤其「錫隘七十二段」是先民利用石璧縫隙開鑿、疊砌而成,正好72階,最陡坡度達50度,上下坡都要手腳併用,相當危險,因此在地有「上崎觸鼻孔,下崎觸髻鬃」的說法,形容這裡的地形險峻陡峭。錫隘七十二段在日治時期有「辭職崎」之稱,來獅潭任教的新老師都視錫隘古道為挑戰,多數女老師教了一學期就不敢再來了;已故文學家吳濁流在《臺灣連翹》書中亦曾提及,日治時期交通不方便,苗栗地區老師們最不願意去任教的地方便有獅潭和西湖。

據在地居民回憶,「錫隘」正確的名稱應為「楔隘」,早期漢人為抵禦賽夏族原住民之攻擊,在稜線高處設隘寮,卻沒料到原住民能夠從陡峭之處上山直攻鞍部,因此後來在鞍部增設隘寮,該地成為山區防守「要塞」,而「塞」在客語中的發音同「楔」,所以這裡也就被稱為「楔隘」。而「楔」之所以演化成「錫」則是因為這兩個字在客語中讀音相似,進而造成混用。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獅潭錫隘七十二段 / 撰寫者:唐菓創意有限公司;陳怡禎 / 描述文字授權:CC BY 3.0 TW + / 建檔單位:苗栗縣政府文化觀光局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Culture_Place&id=618443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生物、生態與環境
建檔單位苗栗縣政府文化觀光局
所在地-地址
苗栗縣
免費進場
所在地-緯度
24.560159
所在地-經度
120.8214265
是否開放
撰寫者
唐菓創意有限公司;陳怡禎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