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銅鑼鄉旱坑庄頭

銅鑼鄉旱坑庄頭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

旱坑庄,為銅鑼鄉近山谷地內的庄頭,座落在銅鑼鄉臺13線與旱坑道路交界約500公尺處,此庄頭目前規模約計20戶,主要是沿旱坑道路與緩坡所築成的線性帶狀村。坑內有一溝渠,遇雨洪水暴漲,傾刻水勢洶湧;然而雨過天晴,河水乾涸,呈現一片旱象,因而得名。旱坑庄頭老住戶中的邱姓,是本庄主要姓氏,多為客家人。1747年(乾隆12)有陳國興者,邀請曾朝速、巫朝剛、曾俊珀、曾東興等人集資合為五大股,由中壢南下苗栗地區,落腳下新庄從事墾荒,開闢旱坑。


座落在銅鑼鄉九湖村12鄰旱坑庄頭的伯公廟共有9座10尊,因地理位置偏僻,加上銅鑼科學園區的開發使地貌變遷甚大,村長指出若非土生土長的在地人,幾乎都找不到路可到這些伯公廟。據說因為這些伯公太孤單,曾經托夢指示當地居民要遷建。在地方人士的積極奔走下,與銅鑼科學園區主管機關新竹科管局協商,取得讓土地公聯合辦公的共識。


在庄頭建築形式上,大部分民居尚有磚木混構的建築牆體,屋頂為瓦材鋪面,建材為土墼、磚造、編竹夾泥,有民居已改為混凝土二至三層建築。在環境特徵方面,庄頭周圍遍植竹林、杉木二次林及雜林,農地主要沿著山坡,以梯田形式耕作,或種植杭菊與雜作田埔。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銅鑼鄉旱坑庄頭 / 撰寫者:廖倫光、晁瑞明 / 描述文字授權:CC BY 3.0 TW + / 建檔單位:苗栗縣政府文化觀光局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Culture_Place&id=618057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空間、地域與遷徙
建檔單位苗栗縣政府文化觀光局
免費進場
是否開放
資料來源
苗栗縣政府文化觀光局,《客家文化事典》,〈苗栗客家庄頭(廖倫光編撰)〉,2014年
撰寫者
廖倫光、晁瑞明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