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磺坑礦場沿著出磺坑背斜地形由北至南分成北寮、保安林和南寮三個區域,南寮是一個典型依靠礦業發展而興衰之聚落。由清末零星的拓墾移民聚落,到日治中期因石油開採到達高峰,並往南寮擴張,構成了由油井設備、宿舍群和原來客家散村房舍組成的山林聚落。戰後隨著礦場轉型,南寮的諸多設備和人口便逐漸往北寮遷移,1998年(民國87)聯絡南北寮的地軌纜車停駛,也宣告南寮聚落的終結。
出磺坑的石油開採,以後龍溪河床附近為起點,沿著背斜地形由東北逐步往西南開發。南北石油時期(1906-1908年),油井開採步邁向山勢更高的南寮,隨著新油井開鑿和石油產量的增加,辦公室、更多的宿舍和生活設施相繼完成,發展出和北寮相對應的南寮聚落,也稱為上會社。南寮因應地形又分為二大區塊,北邊主要以事務所、宿舍群和生活設施為主;南邊隔著山勢分佈著鐵工廠、荷物(運輸)置場和部份宿舍,其間以臺車軌道連通。當時交通網絡業已串聯整個礦場,除了電燈、電話通訊外,各種給水、瓦斯、原油管線也遍佈山林間,入夜後,高低山林間閃爍著熱鬧的燈火。1960年(民國49)後,礦場轉型,人力需求減少,加上中油專用道路取代了舊式臺車軌道等,南寮的員工不斷外移,建築傾頹,曾經繁榮的聚落便消失在荒煙蔓草中。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