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苦芺、漏廬

跟苦芺、漏廬有關的相片,共4張
跟苦芺、漏廬有關的相片,第1張
跟苦芺、漏廬有關的相片,第2張
跟苦芺、漏廬有關的相片,第3張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SA

日語原文:

苦芺(くえう)ひめあざミ

苦芺(くえう)ひめあざみ

山谷の間に生ず春月宿根より生じ葉ハ苦苣菜(ニガチ)に似て岐なく毛の如き刺あり円茎互生して高サ三四尺梢に花あり薊花に似て淡紅色後白茹となる加州にて嫩苗葉(ノザシバ)を採り食ふ故にとちなという


漏盧 ひきよもぎ

集解に数種あれども蘇恭蘇頌時珍說くところの莢蒿(ケウカウ)又鬼油麻(キユマ)真の漏盧なり和產ハ武州鼠山下総小金ヶ原に多し諸國原野陽地に生ず秋月実より生じ苗初ノ地に搨志春に至りて薹(ウチナ)を起す圓茎對生し糙渋なり葉ハ野艾蒿に似てや紫色を帶ぶ秋月茎高サ三四尺枝を分ちて穗をなす花黃色にして形唇の如く赤小豆花(アツキハナ)に似たり後莢を結ぶ長サ四五分竪に條理ありて胡麻の房に似て細長なり枝幹枯るときハ黑色となる根ハ蒿根の如く弘景說くところの鹿驪根(ロタリコン)ハ毒草類に出づる木黎盧(モクリロ)にして漏盧に非しでと蘇恭これを瓣ぜり藏器云如ニ山茱萸樹―而有レ毒殺レ蟲というもの又木黎盧なり是又漏盧に非ず


一說 志うめいぎく

蘇頌の說に沂州者花葉頗似牡丹と云り又備急本草所載の圖是なり又きぶねぎくともいう漢名秋牡丹秘傳花鏡という山中陰地石の間に生ず又人家にも栽う宿根より生ず葉ハ牡丹に似て茎紫黒色微毛あり夏月一二尺の莖を抽て枝を分ち花を開く單瓣の紅菊の如く黃心根黑色味辛辣なり


一說 らんぎく

蘇頌の說に秦州者似ニ單葉寒菊―紫色という是なり又漢名五月翠菊秘傳花鏡と云勢州布引山に自生あり秋月苗を生ず雞兒腸(ケメナ)に似て闊く五六月茎を抽で一尺許末花あり單瓣にして紫碧色又白花もあり形よめなに似て肥たる根蒿の如くにして肥て黑褐色なり


一種 いはこぎく

又ひめ志ゆんぎくともいう叡山無動寺又木曾山中にもあり葉ハらんぎくに似て甚タ小く円く小指頭の大さにて鋸歯あり花に似て小さし

ひきよもぎ

志うめいぎく

らんぎく

白花らんぎく

いはこぎく


苦芺學名:Cirsium nipponicum (Maxim.) Mak.

漏廬學名:Siphonostegia chinensis Benth.

志うめいぎく(shiumeigiku)學名:Anemone vitifolia Buchau. var. japonica Fin. et Gagn.

らんぎく(rangiku)學名:Aster Savatieri Mak.

白花らんぎく(shirohanarangiku)學名:Aster Savatieri Mak. var. albiflora K. Onuma.

いはこぎく(ihagozaku)學名:Aster komonoensis Mak. var. albiflora K. Onuma.

苦芺科名:菊科 Compositae

漏廬科名:玄參科 Scrophulariaceae

志うめいぎく(shiumeigiku)科名:毛茛科 Ranunculaceae

らんぎく(rangiku)科名:菊科 Compositae

白花らんぎく(shirohanarangiku)科名:菊科 Compositae

いはこぎく(ihagozaku)科名:菊科 Compositae

苦芺俗名:ひめあざみ(himeazami)、なあざみ(naazami)、とちな(tochina)、いぬあざみ(inuazami)、へらあざみ(heraazami)

漏廬俗名:ひきよもぎ(hikiyomogi)、よもぎもどき(yomogimodoki)

志うめいぎく(shiumeigiku)俗名:きぶねぎく(kibunegiku)、あきぼたん(akibotan)

らんぎく(rangiku)俗名:のしゆんぎく(noshiyungiku)、しゆんぎく(shiyungiku)、はるのふぢばかま(harunohudibakama)、なつよめな(natsuyomena)、はつもそゆひ(hatsumosoyuhi)


圖譜說明中譯:

苦芺(芺音同邀)

山谷間生長。春季由宿根(註1)長葉,葉似苦苣菜,無裂,具刺狀毛。圓莖互生(註2),高三、四尺,枝梢開花,花似薊花,淡紅色,後為白茹。加州地區(註3)會採其嫩葉食用。


漏盧

《集解》(註4)中有數種。蘇恭(註5)、蘇頌(註6)及李時珍(註7)所稱之「莢蒿」及「鬼油麻」為真正的漏盧。和產者(註8)產地為武州(註9)鼠山及下總(註10)小金之原者為多。諸國(註11)原野向陽地生長。秋天由果實長出,初生苗匐地,春天則會長成叢狀。圓莖對生(註12),粗糙。葉似野艾蒿,微帶紫色。秋天莖高三四尺,分枝結穗。花黃色,花形脣狀似紅豆花。後結莢,長四五分,莢上有直條紋,似胡麻,細長。枝幹枯萎時為黑色,根似蒿根。弘景(註13)所云之「鹿驪根」為毒草類中所記載的「木黎盧」而非漏盧。蘇恭(註14)則稱此種無瓣,藏器(註15)云:「如山茱萸樹而有毒,殺蟲」者亦為木黎盧而非漏盧。(頁十四後頁、頁十五前頁)


一說 秋明菊

蘇頌(註16)云:「沂州者花葉頗似牡丹」,又《備集本草》(註17)中的圖亦載,亦稱為「貴船菊」,漢名為「秋牡丹」,出自《秘傳花鏡》(註18)。山中陰地(註19)石間生長,尋常人家亦有栽植。由宿根長出,葉似牡丹,莖紫黑色帶微毛,夏季莖高一、二尺,分枝開出單瓣似紅菊的花,花心黃,根黑色味辛辣。


一說 亂菊

蘇頌云:「秦州者似單葉寒菊紫色」即為此種,亦名「夏嫁菜」,漢名為「五月翠菊」,出自《秘傳花鏡》。勢州(註20)布引山有產。秋天生苗,似雞兒腸(菊科植物名)但較闊,五、六月抽一尺多的莖,末端開單瓣的花,花藍紫色,亦有白花,花形似雞兒腸但較肥,根似蒿根亦較肥,黑褐色。


一種 岩小菊

又名「姬春菊」。生於叡山無動寺(註21)及木曾山中(註22),葉似亂菊,較小且圓,大小如小指頭,有鋸齒,花亦似但較小。(頁十五後頁、頁十六前頁、頁十六後頁、頁十七前頁、頁十七後頁)


註:

註1:宿根:某些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的根,莖葉枯萎後可以繼續生存,次年春重新發芽,故名「宿根」。

註2:互生:每一個莖節上只生長一片葉子,葉片交互排列。

註3:加州:日本古時令制國之一,即加賀國,別名加賀,約為現石川縣南部。

註4:《集解》:為匯集諸家對同一典籍內容之解釋,以助讀者理解。

註5:蘇恭:又名蘇敬,中國唐朝人,599-674年。

註6:蘇頌:中國北宋人,1020-1101年,藥草學家。

註7:李時珍:中國明朝醫學家、藥學家、博物學家,1518-1593年,著有《本草綱目》。

註8:和產:日本產。

註9:武州:日本古時令制國之一,即武藏國,約為今東京都一帶。

註10:下總:即下總國,約為今千葉縣北部、茨城縣西南部、埼玉縣東隅、東京都東隅。

註11:諸國:日本古時各令制國。

註12:對生:每個莖節上長出二片葉子,且此二葉片相對而生。

註13:弘景:陶弘景,中國南朝時期的醫學家、藥學家和道士,456-536年。

註14:蘇恭:又名蘇敬,中國唐朝人,599-674年。

註15:藏器:陳藏器,681-757年,中國唐朝醫學家、藥物學家。

註16:蘇頌:中國北宋人,1020-1101年,藥草學家。

註17:《備集本草》:全名《經史證類備急本草》,是中國宋代重要的醫書。

註18:《秘傳花鏡》:中國清朝,陳淏所輯之園藝書。

註19:陰地:背對陽光的地方。

註20:勢州:日本古時令制國之一,即伊勢國,約為今三重縣中北部。

註21:叡山無動寺:位於日本京都府。

註22:木曾山:位於日本長野縣。


圖譜介紹:

《本草圖譜》為日本本草學家岩崎常正於1828年所編著,共96卷,第一至四卷書已失,流傳的版本多始於第五卷。岩崎常正,字灌園,生於1786年,卒於1842年。師於植物學家小野蘭山門下學習草藥學,為撰寫此書,曾周遊各地,甚至親自至山野考察採集藥草植物,並參考明朝李時珍《本草綱目》分類及編目,加以編排,每幅植物圖據實物描繪,在圖片空白處詳細註明其名稱、生態及藥效功能,再以精細木刻五彩套版印刷而成,此套書籍內容記載超過1948種,瑰麗華美,細膩精緻,實具極高之藝術價值,除補闕《本草綱目》略圖之憾外,更為研究植物草藥學不可或缺之書籍。


參考書目:

《本草圖譜》、〈本草圖譜ノ著者ニ就テ〉《植物學雜誌》、〈從《本草圖譜》看中日本草文化交流與變異現象〉


日文辨讀:林玟君

翻譯:李翊媗

審訂:陳建文


來源頁面:

本草圖譜 12 卷 濕草部 圖譜 第十四頁(後頁)

本草圖譜 12 卷 濕草部 圖譜 第十五頁(前頁)

本草圖譜 12 卷 濕草部 圖譜 第十五頁(後頁)

本草圖譜 12 卷 濕草部 圖譜 第十六頁(前頁)

本草圖譜 12 卷 濕草部 圖譜 第十六頁(後頁)

本草圖譜 12 卷 濕草部 圖譜 第十七頁(前頁)

本草圖譜 12 卷 濕草部 圖譜 第十七頁(後頁)


技法:刷版套印

下載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OGDL 1.0)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OGDL 1.0)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描述文字授權: OGDL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生物、生態與環境
建檔單位中央研究院
撰寫者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業試驗所、中央研究院數位文化中心
貢獻者
和名考訂者
白井光太郎

學名考訂者
大沼宏平
創作者
岩崎常正
時間資訊
創作時間
1828
資料使用語言
日文
媒體類型
圖書及手冊
檔案授權
公眾領域標章(PDM)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