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最冷的夏天 · 後記天安門
如果 那一天 中山先生經過了天安門。
如果 那一天鄧小平只在家裡含貽弄孫。
如果 那一天槍不在,血沒有流遍天安門。
英國女作家霍爾的名言:「我並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是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言論自由一直是民主國家與專制體制的一項驗證標的。這也是1989年(民國78年)天安門廣場抗議活動的主要訴求之一。當年4月15日,前中共總書記胡耀邦因病猝逝,大量高校學生與北京市民與舉辦悼念胡耀邦的活動,後來演變成全國範圍的大規模抗議示威運動,最後在解放軍對廣場實施清場的不幸事件下告終。不可諱言的,天安門事件在中國人心中留下的烙痕,是難以抹減的。事件的次日,相信每一個有血性的中國人心中除了遺憾、憤慨之外都希望能參與或付出些什麼,除了聲討!除了慨歎!我們希望能讓這事件本身所代表的精神不朽,讓代代的中國人知道自由的付出是多麼的可貴,透過藝術家敏銳的心靈,探索的觸角,我們希望在他們的作品裡,重塑與鍛鍊生的意義與活的價值。因此,我們聯絡、我們拜訪、我們徵求、我們彙集了事件之後藝術家們傷痛的痕跡。在作品裡、名與利都淡了,在作品裡、愛與恨都濃了,在作品裡,是中國人都哭了。 美展!不是政治、不是手段、不是訴求。 美展!是長城!是黃土!是苦難的中國的見證。美展!不是政治、不是手段、不是訴求。美展!是長城!是黃土!是苦難的中國的見證。
主標:天安門事件美展
展覽時間:1989/09/12~10/15
展覽地點:國立臺灣美術館
尺寸:長75公分、寬52公分,厚度0.36公釐(含護貝)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