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眷村多子化的年代,秦慧珠兄弟姊妹於富台新村85號後院合影

眷村多子化的年代,秦慧珠兄弟姊妹於富台新村85號後院合影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

眷村多子化的年代,秦慧珠兄弟姊妹於富台新村85號後院合影

    此照片為中壢富台新村眷戶秦慧珠提供,照片是秦慧珠9歲時在桃園富台新村85號自宅後院與兩個哥哥一個弟弟,四名手足合影。

    中壢富台新村住戶中,第一批入住的孩子,都是以軍眷身分跟著父母從越南富國島來台灣,其中有人出生於大陸,嬰幼兒時期跟著父母一路逃難、翻山越嶺到越南;也有的是出生於越南富國島,像秦慧珠的大哥秦繼英和二哥秦繼華,都是出生在越南集中營的茅棚底下。秦慧珠說:當時父親秦虎文為兩個兒子取名為秦越興和秦中興,從兩人的名字即可看出父親身在「越南」仍不忘「中興復國」的心志。等到來到台灣,父親才將兩個兒子的名字依族譜改成「繼」字輩,分別命名為「繼英」、「繼華」。但等到兩岸開放後,父親回山東老家探親,才發現年輕時即離開家鄉的他記錯輩分了,自己的兒子應該是「善」字輩,「繼」字輩是「善」字輩的下一代。

    四、五十年代,家家戶戶都是「多子化」,每家都有很多孩子,後來政府提倡生育計劃,鼓勵一家生四個孩子。秦慧珠回憶,當時富台新村的鄰居們,不乏有六、七個孩子的家庭,她們家生四個還算是少的,也符合了後來軍中提倡的「家庭計劃」。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眷村多子化的年代,秦慧珠兄弟姊妹於富台新村85號後院合影 / 撰寫者:台北市城市發展交流促進會 / 描述文字授權:CC BY 3.0 TW + / 建檔單位: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Culture_Object&id=617284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藝術與人文
建檔單位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
撰寫者
台北市城市發展交流促進會
創作者
台北市城市發展交流促進會募集
時間資訊
拍攝時間
民國/戰後時期 ~ 民國/戰後時期
媒體類型
照片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