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苗栗(火旁)龍之糊龍九大步驟

苗栗(火旁)龍之糊龍九大步驟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

苗栗(火旁)龍之糊龍九大步驟

苗栗(火旁)龍之糊龍(製作龍頭)原本是農家過年之活動,演變至今已成專業工藝,一條龍大概都要花費數1、2個月時間、數萬到數十萬金額來製作,目前多數仍為龍隊自行製作,也有人花錢委託專業工藝師協助製作。考慮到舞動時的靈活性以及需要承受鞭炮轟炸,龍頭的主體通常為竹子編製,也有少部分運用木雕或其他新興材料,但仍以竹編最傳統,通常龍頭重約10幾到20公斤,龍頭長約1.5公尺,龍身長約9節、11節或15節,龍身沒有規定,但通常以單數為主且最多不超過99節。

2001年(民國90)出生年僅19歲,但已有11年糊龍經驗的年輕糊龍工藝師賴宥成表示,糊龍九大步驟分別為:1、取桂竹剖竹篾;2、編織成龍頭粗胚;3、塑型,此部份很重要,必須精準抓出龍頭完美形狀與重心點,舞動時才能掌握平衡感,輕鬆不費力且優美;4、包紗布;5、油漆與彩繪;6、裝飾;7、製作龍尾與龍身;8、串連龍頭與龍身;9、披上龍被,並注意全龍體的美化。

糊龍的各種細節還包含龍頭、龍尾都有上卷,向右上卷起代表母龍,向左上卷起代表公龍。此外客家人傳說龍有金龍、銀龍、海龍、青龍及火龍等5種,代表五行,「龍被」及依原定糊製的祥龍類別選裁,長度按節數量裁。畫龍麟,再車上龍鰭及肚底。一般龍被的前頭會附加2台尺的紅布,代表迎春納福、大吉大利之意,一方面也讓龍頭舞動時有飄曳的美感。圖為糊龍工藝師賴宥成利用其作品解說糊龍過程畫面。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藝術與人文
建檔單位苗栗縣政府文化觀光局
撰寫者
唐菓創意有限公司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