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苗栗樟腦產業從原料到製程

苗栗樟腦產業從原料到製程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

苗栗樟腦產業從原料到製程

台灣樟樹主要分成7科,包含本樟、芳樟、牛樟、油樟、老樟、冇樟、陰陽樟。樟樹闊葉、淺根,喜歡酸性土壤,分部於海拔1000公尺以下山區與平地,目前除了牛樟為政府管制外,其餘科別都可自由買賣。以樟樹製作樟腦,主要製程包含「刨削」、「蒸餾」、「冷卻」、「分離」四大步驟。

「刨削」流程是將樟樹刨削成一片片厚約2公厘的薄片,目的是增加蒸餾面積,加快提煉速度。「蒸餾」與「冷卻」是將刨好的樟木片放入一個名為「腦炊」的特殊木桶,並在腦炊上倒放一個陶缸,當鍋中沸騰水蒸氣把樟樹片蒸熱後,樟腦就會伴隨水蒸氣從小孔中沖到較冷的陶缸中冷卻,使水氣凝成晶狀的結晶體便成樟腦。若要製成樟腦油則把水蒸氣導入冷水中,此時腦油會浮在水面上,便可利用油水密度不同的原理加以「分離」。以東華樟腦廠為例,早年師傅以人力方式花費一天的時間可刨削出兩大麻袋樟木,現在利用機器一天可以刨4公噸,甚至還有更先進設備,但因目前樟腦的市場銷售量不大,因此多數只維持早年設備少量生產。圖為樟腦工廠蒸餾畫面。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苗栗樟腦產業從原料到製程 / 撰寫者:唐菓創意有限公司 / 描述文字授權:CC BY 3.0 TW + / 建檔單位:苗栗縣政府文化觀光局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Culture_Invisible&id=616400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產業與經濟
建檔單位苗栗縣政府文化觀光局
撰寫者
唐菓創意有限公司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