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為風不動影像工場於2020年7月17日訪問蔡孟利教授的片段節錄,內容為蔡孟利擔任《科學月刊》總編輯時,對追蹤「臺大醫學論文造假事件」的決定與考慮。蔡孟利為臺灣動物學家,曾任《科學月刊》總編輯、副總編輯,現為國立宜蘭大學生物機電工程學系教授與《科學月刊》編輯委員。
蔡孟利在訪談中表示,臺大醫學論文造假事件發生時,《科學月刊》隨即對該事件展開評論,並做好自己會遭到抨擊的心理準備。當時,蔡孟利唯一的考量,只有《科學月刊》是否適合繼續報導?或是報導對社會的貢獻為何?因此,基於媒體資訊容易被扭曲的現實,《科學月刊》報導事件的方式為全文上架,將文章作為公共財使用。直到2017年4月,捲入造假案的臺大校長楊泮池宣布不續任校長,《科學月刊》的追蹤才告一段落。但蔡孟利仍然認為事件尚未解決,他無奈地說:「需要改進的也沒被改進,例如那些造假的論文仍未撤稿,依舊繼續在網路上供人引用,這是件非常奇怪的事情。」
2016年11月,「臺大論文造假案」爆發,時任《科學月刊》、《科技報導》總編輯的蔡孟利教授展開一系列的批判。《科學月刊》的讀者曾表達意見,認為《科學月刊》應是科學新知的報導與推廣,為何花費時間在政治與法律的案件上,更建議《科學月刊》的版面不要淪為總編輯(蔡孟利)個人意見的舞台。《科學月刊》隨後在社群媒體上回復:「2016年臺大介紹郭明良發表在《Nature Cell Biology》的論文時,編輯部曾考慮向其團隊邀稿,幸好最後選擇刊登其他研究,否則《科學月刊》會登出一篇「造假科普文章。」此外,《科學月刊》秉持創刊精神,在臺灣科學史的大事上,有必須發言的歷史責任,總編輯若具名發表在《科學月刊》平臺的意見,即為《科學月刊》的整體意見。科學月刊社理事長曾耀寰還曾向蔡孟利表示:「別擔心,最多就臺大圖書館不訂《科學月刊》而已!」顯現《科學月刊》全體支持蔡孟利批判「臺大論文造假案」的決心。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