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見安中藥店

跟見安中藥店 有關的相片,共15張
跟見安中藥店 有關的相片,第1張
跟見安中藥店 有關的相片,第2張
跟見安中藥店 有關的相片,第3張
跟見安中藥店 有關的相片,第4張
跟見安中藥店 有關的相片,第5張
跟見安中藥店 有關的相片,第6張
跟見安中藥店 有關的相片,第7張
跟見安中藥店 有關的相片,第8張
跟見安中藥店 有關的相片,第9張
跟見安中藥店 有關的相片,第10張
跟見安中藥店 有關的相片,第11張
跟見安中藥店 有關的相片,第12張
跟見安中藥店 有關的相片,第13張
跟見安中藥店 有關的相片,第14張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

「見安堂中藥房」是太子宮庄現存歷史最悠久的漢藥店,開業迄今(2020)已走過 68年的歲月,是太子宮庄的人鮮明印記,也是太子爺的信徒,在乞得太子爺藥籤後抓藥的地方。 

「見安堂中藥房」創設人方仁漢,嘉義縣中埔人,祖父方耀文在中埔開設漢藥店,父親方招潭、叔父方招昆克紹箕裘,父親繼承祖父中埔的漢藥店,叔父則在嘉義市民權路開設「見安中醫診所」。方仁漢 24歲時,在太子宮庄開設「得生堂藥房」的岳父黃朝貞,建議他來太子宮庄創業,方仁漢乃於1952年在今址創設「見安中藥房」,成為當時太子宮庄的三間漢藥店之一;「得生堂藥房」在庄東,「天壽藥房」在庄中,而「見安中藥房」則在庄西,成為鼎足而立的現象。 

「見安中藥房」仍保有許多古董級漢藥製作器具,藥櫃、裁刀、藥碾、藥臼、天秤和戥等,都是1952年創店時所購置,都超過60年以上的歷史。至於以臺灣紅檜製造,超過 150年的歷史的大櫃,則是祖父方耀文在中埔開設漢藥店的古物,彌足珍貴。 目今,「見安中藥房」已傳至第 2代。方仁漢因年事已大,漢藥店由兒子方嘉郎、媳婦方李素貞接收經營,繼續陪伴太子宮庄的鄉親走向另一個甲子歲月。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見安中藥店 / 撰寫者:許献平 / 描述文字授權:CC BY 3.0 TW + / 建檔單位:臺南市政府文化局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Culture_Place&id=613830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空間、地域與遷徙
建檔單位臺南市政府文化局
所在地-地址
臺南市太北里 137號
可容納人數
8人
免費進場
所在地-緯度
23.2968024
所在地-經度
120.2729063
是否開放
開放時間說明
全年無休(每週日公休)
電話
06-6524708
所在地-名稱
太子宮
現況
正常營業,傳承至第二代
資料來源
2012許献平《新營太子宮志》,臺南縣:新營太子宮太子爺廟管理委員會。
時間分期
1952
交通方式
公車、自行開車
撰寫者
許献平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