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安平燈塔與瞭望臺

跟安平燈塔與瞭望臺有關的相片,共2張
跟安平燈塔與瞭望臺有關的相片,第1張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

安平燈塔與瞭望臺


1960年(民國49年)1月拍攝的安平古堡可見到燈塔與瞭望臺,3月燈塔就停止運作了。

安平燈塔是臺灣最早建立的洋式燈塔之一,1858年「天津條約」臺灣開港。1872年先於紅毛城內立三丈高燈火炬,做為航行船隻的指引,至1891年稅務司興建的安平燈塔為一方型鐵塔,1908年日本於安平稅關支署官舍旁增築煉瓦石造白色圓形燈塔,4月1日啟用,照明系統歷經變革擴充。至1960年3月因海岸線變遷及防風林木遮蔽等原因,燈塔停止運轉。1965年海關於安平港重建安平燈塔為一座方形鐵塔,佇立於安平港的航道入口處,繼續發揮導航的重要功能。

瞭望臺則是應因二次大戰為防禦盟軍海空軍來進襲而建立的哨所,由安平壯丁團派人負責監視海上及空中的動靜,戰後瞭望台並沒有拆除,成為安平古堡的附屬建築之一。

1953年臺灣省政府選定新臺灣八景,安平夕照名列其中,成為國民旅遊的景點,1975年臺南市政府為配合觀光年計畫,整修安平古堡範圍環境,整建在展示館旁邊的瞭望臺,利用原台座於其內改建鋼筋混凝土樓梯,漆成白色牆面,上設尖頂紅瓦的玻璃瞭望臺,這棟建築物就成為安平的地標。

安平古堡上有荷蘭時代的城牆及鄭成功開南邊城門遺跡,也有清代稅務司公館及軍裝營的石碑、鐵砲,日本時代則是整建安平古堡的平臺及紀念館。民國之後加建這棟瞭望臺,使安平古堡兼具五個時代的建築層累,成為文資法國定古蹟。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安平燈塔與瞭望臺 / 撰寫者:周芷茹 / 描述文字授權:CC BY 3.0 TW + / 建檔單位:財團法人安平文教基金會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Culture_Place&id=613486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空間、地域與遷徙
建檔單位財團法人安平文教基金會
所在地-地址
臺南市安平區
別名
王城 台灣城 荷蘭城
事件
鄭荷戰役 樟腦事件 台灣文化三百年 濱田彌兵衛事件 台灣八景
免費進場
是否開放
相關人物
荷蘭東印度公司 鄭成功
現況
國定古蹟
隸屬
台南市政府
時間分期
1960年/民國49年
撰寫者
周芷茹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