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台南運河

台南運河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

拍攝者何世建,地點在運河旁的大樓上,此時台南運河經過張燦鍙、許添財、賴清德三位市長的整治,已現淨水成效。

台南運河是一條直通安平港的人工大運河,開始興建於1922年,1926年完成,為日本技師松本虎太所設計,是全臺灣最長的人工運河。全長3.782公里,河面寬37米、河底寬27.3米,退潮水深1.8米,乃連接台南市區與安平兩地,並於安平、台南設有船塢,以停靠船隻,台南船塢1978填平作為商業建築台南中國城。由於都市廢水入運河造成汙染,髒臭不堪。台南市政府1999年開始整治,設下水道截流,興建汙水處理廠,歷三任市長的努力,使運河水體逐漸復原,不在臭氣沖天,同時美化河岸景觀及整建河堤綠帶,增加建築的夜間造明,使入夜後南運河不同以往的夜間表情。

台南運河是一條承載不同世代台南市民的集體記憶,安平藝術家蔡漁、黃基興皆表示「當時坐pon-pon-sen (汽船)到台南,看到九棧樓仔,就知道台南到了。」 「當時沿著運河的安平路還種植著木麻黃。」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台南運河 / 撰寫者:周芷茹 / 描述文字授權:CC BY 3.0 TW + / 建檔單位:財團法人安平文教基金會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Culture_Place&id=613200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空間、地域與遷徙
建檔單位財團法人安平文教基金會
免費進場
是否開放
時間分期
2008年 (民國97年)
撰寫者
周芷茹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