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客家鹹湯圓

跟客家鹹湯圓有關的相片,共2張
跟客家鹹湯圓有關的相片,第1張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

昔日傳統農業社會的物資不豐,也不像現在有許多店舖可以購買因此食衣住行等等生活需求,多半都得依靠自己,因此客家婦女便練就了一伸好本事,除了會在農閒時期或雨天,以米為發想,蒸面帕粄、刷米篩目、蒸碗仔粄來讓家人換換口味,而歲時年節必備的年糕、勃粄、鹹湯圓等,更是廚房裡的必修學分。

客家鹹湯圓南北有別,北部是以無內餡的小湯圓搭配高湯蔬菜為主,而南部六堆則是以包肉餡的湯圓為特色,湯圓皮薄餡多,粄皮是糯米磨成米漿,將米漿水分榨完後成粄粹,粄粹製作成圓形粄皮。內餡是紅蔥頭、蝦皮、餃肉加碎芹菜煸炒熟後加少許胡椒粉,湯頭多是以大骨或排骨熬成湯後加入些許冬菜提味,並放入茼蒿即是最經典的南部六堆鹹湯圓。

客家鹹湯圓現在已成為六堆的特色客家美食,大部分六堆的客庄粄條店或麵店都有,成為吸引外地遊客的誘因或是在外遊子的鄉愁。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OGDL 1.0)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OGDL 1.0)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客家鹹湯圓 / 撰寫者:社團法人屏東縣深耕永續發展協會 / 描述文字授權:OGDL 1.0 / 建檔單位:屏東縣政府文化處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Culture_Object&id=613196
描述文字授權: OGDL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藝術與人文
建檔單位屏東縣政府文化處
撰寫者
社團法人屏東縣深耕永續發展協會
創作者
社團法人屏東縣深耕永續發展協會
時間資訊
拍攝時間
2020 ~ 民國/戰後時期
資料使用語言
中文
媒體類型
照片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