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彭述華的豌豆粉

彭述華的豌豆粉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

豌豆浸泡一夜之後打成漿,靜置數個小時之後會分離成清漿與沉澱最下方的澱粉,將清漿煮滾之後,緩緩調入澱粉,清漿漸漸轉為濃稠,雲南人稱這是稀豆粉,彭述華在每位家人的碗中放入米線,舀進兩勺稀豆粉,拌入醋水、大蒜油、花椒草果油、辣椒油,筷子在碗中轉幾圈,米線附著著調味過的稀豆粉,全家都捧著熱騰騰的碗專注著吃著。

稀豆粉放涼後成為豌豆涼粉,拌入相同的調味料,另一種口感一樣讓人欲罷不能,這款在雲南常見的街頭小吃,是彭述華的拿手菜,她其實說不清楚比例,雲南街頭小吃變成家庭料理,測量單位變成隨手可得的容器。

彭述華是泰國華僑,出生在雲南雙江縣。1950年左右在她幼小時,她的父親彭肇模是共產黨鬥爭的目標,歷經十年的逃難歲月,最終他們全家定居在泰國的美賽(Mae Sai)。彭述華回憶從小和姐姐跟著母親胡蔭惠在廚房幫忙,她把母親的味道記在心裡,唯獨豌豆粉她沒學到,畢竟成長在雲南人聚集的地方,隨處買了就立即享用。1970年左右以外籍生身分來到台灣讀書、嫁到花蓮光復,過去的家鄉味、街頭小吃只能靠回憶拼湊。彭述華說她當時太想念豌豆粉,問了幾位老鄉製作方法,然而老鄉們也都說不清楚比例或是過程,只能問了記著回家自己再嘗試。後來終於抓到訣竅成功復刻了這款雲南的街頭小吃,過後只要是家裡有客人來,雖然手續繁複,彭述華必定都會端出一盤豌豆粉涼拌來收服大家的胃。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彭述華的豌豆粉 / 撰寫者:虞薪澄 / 描述文字授權:CC BY 3.0 TW + / 建檔單位: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Culture_Object&id=611174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空間、地域與遷徙
建檔單位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
撰寫者
虞薪澄
貢獻者
創作者
虞薪澄
時間資訊
創作時間
2020/09
媒體類型
照片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