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拍攝於2006年(民國95年)彰化縣鹿港鎮。黃錦昭工作室,鹿港傳統木雕神像,雕工細緻,神乎其技,巧奪天工,有些用檜木雕刻的師傅,將刨下的檜木絲捨不得丟棄,因檜木樹心柔軟,無纖維質,富彈性,經刨面成柴絲後,會散發出自然特殊的清香味,令人聞之神情舒暢,因此刨下的絲,經有心人當做編織成帽子,而廣受中外人士歡迎。
從事柴絲草編織黃錦昭表示,在日據時代曾有日本人來台開班傳授,當年約有百餘人從事刨檜木絲草的工作,從檜木刨出來長條絲,薄如紙木,韌性與耐性又夠,可邊帽子或玩具等。以編檜木柴絲帽來講,編帽之前,將檜木刨成柴絲草,接著用撚絲機將柴絲草捻成一串串柴絲條,再用純手工編帽。整個編織過程,先從帽底沿著中心點向外編起,帽底完成後到帽緣,最後修邊成型。
檜木柴絲帽,除了芳香,還有透氣、輕盈之優點,唯一怕的是潮濕。在日據後期,鹿港編檜木帽曾走向生產的顛峰,可惜日子太短,因為檜木帽價格太高,如今鹿港檜木柴絲帽,已成為消失的地方產業,徒留慢慢細嚼的回憶了。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