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由董日福先生於2009年(民國98年)拍攝,拍攝角度為由東向西。董日福口述說:「畫面中的臺南運河倒映著陸地上的高樓大廈、矮房等建築與樹木植物,一旁的綠色空地原本是新生造船場,其左側灰色建物之土地,原本是南台造船場(戰後由紡織業吳成允先生投資經營)。」
戰後臺南市區因地下水管鋪設缺乏,民生用水多往運河排遺,水質污染日漸惡臭,加上橋樑架設高度過低,船隻無法通行,漸失航運用途,地方上建議應該填平造陸。目前已經為填土為陸地。後由臺北房屋得標,填平運河盲段,建設中國城。拍攝照片的中國城,為西側鄰運河端,是商辦混合大樓,有住家及中國城大戲院。2016年(民國105年)都市更新計畫實施完成,中國城拆除,並規劃為市民休憩用廣場,2020年(民國109年)正式完工,留下部分建築遺址,以親水公園的全新樣貌登場。
此一場域可以俯瞰運河的變遷位置,右側大樓後方為清領時期1823年(道光三年)的古運河,因溪流改道而漸漸淤積,失去了運河的便利,後來,城府三郊雇工開闢運河,直到日治時期1903年(明治36年)8月發生洪水,運河潰堤、淤積,造成生靈塗炭,人民怨聲四起、損傷無數。因此才有了後來開闢現今畫面中台南運河的計畫。現今台南運河於日治時期1922年(大正11年)動工,於1926年(大正15年)順利完工。新運河取代了清領時期已無法再航行的舊運河,為臺南市帶來新的商機。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