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攝於2018年(民國107年),彰化縣埔鹽鄉光明路一段28號,照片由彰化縣文化局提供,彰化縣埔鹽鄉廍子村的施姓家族來臺已200餘年歷史,施姓第七代後人施瑜銘表示,清康熙末年,先民施曾登昆仲從福建衙口渡海來臺開墾,定居在埔鹽鄉瓦磘村,清乾隆中葉,政府鼓勵來臺漢人製糖銷售日本及大陸,第三代施華印於廍子村九鄰和十鄰的地方建立糖廍,並由三子施金寶負責經營。1895年(明治28年)日本據台,引進了新的製糖技術,1906年(明治39年)日本政府獎勵日人興建新式糖廠,舊式糖廍也在這段期間結束了營業。拆除後的糖廍,由施金寶的後代原地改建為住屋,此聚落也因曾設立糖廍而得名為「廍子」,即今日的「廍子村」。
「施家古厝」為傳統三合院建築,其圍牆並不在兩側護龍之上,也就是內埕與外埕之間並無阻隔。而外埕則築有圍牆。建築本身分為「正身」與「護龍」,正廳為宗祠,因整修而有新的樣貌並留下許多作品,如地板的雕刻及窗花的重建等;護龍因曾居住於此的族親眾多,並由施家各家族各自管理,造就了每一個護龍都擁有著不同時期的建築樣式及工法。
「施家古厝」為廍子村的重要文史資產之一,目前仍有宗族家人居住,同時對社區開放為公共空間,以施家古厝為廍子村的發展脈絡,期盼結合家族和社區的力量,為舊糖廍開闢新舞臺,傳承農村文化、創造人文記憶,也實踐老屋活化再利用的精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