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福南鋼鐵董事長梁新口述,關於高雄市廢五金產業的發展與轉變,以及梁新從少年開始當學徒,乃至後來在高雄投入廢五金創業的歷程,當時廢五金產業的發展和轉型。梁新出生貧苦,國小畢業即離鄉,至各地當學徒,嘗試過各種行業,最後考量廢五金成本低,於是選擇來高雄創業。起初,從最低階的收集家庭廢五金,即將回收的廢五金,轉賣給中古商,由中古商賣給盤商,盤商將它送到集中廠,最後才送進鋼廠,利潤以斤計價,由於成本低,當時貧苦人家,多從事這一行業。梁新提到,當時比廢五金產業更高一階的,是蒐集鐵工廠用剩的「下腳料」,直接賣給大型工廠,如大榮鋼鐵、亞洲鋼鐵等,利潤更高。從「下腳料」的內容,可以看到台灣加工產業的轉變,早期台灣不像現在各種成品的配件,應有盡有,分工鉅細;早期物件原料少,因此維修產業發達,後來隨著經濟發展,高雄部分維修產廠,因經營不善而歇業,另有部分選擇技術轉型。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