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鹿港龍山寺

鹿港龍山寺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ND

 鹿港龍山寺和臺北艋舺龍山寺,淡水龍山寺,臺南龍山寺,鳳山龍山寺並稱臺灣五大龍山寺。鹿港龍山寺目前為國訂古蹟,整體保全的十分完善。鹿港龍山寺和西本願寺的淵源,始於西元1898年從軍佈教使的佐佐木一道和當時的街長黃如泉交涉之後,簽訂永久借貸契約,在龍山寺的後殿開設淨土真宗本願寺派(俗稱西本願寺)的佈教所。精通臺語的佐佐木佈教使,也使的鹿港龍山寺成為了領臺早期的佈教據點。

 佐佐木佈教使後任的光明智曉,在西元1899年因龍山寺住持林文蓮,信徒代表莊土哲,黃如泉,施至安,施來等人的意見,簽下成為西本願寺派下直系誓約書。光明智曉在短短時間就把臺語學的不錯,能夠用臺語和當地的人溝通,在龍山寺住持林文蓮過世之後,正式成為了西本願寺的直系地方分寺。

 依據西元1904年的調查,當時的信徒戶數日本人(內地人)6戶,臺灣人(本島人)1442戶,足見當時鹿港附近的臺灣人參與的盛況。明智光曉熟知觀音信仰和臺灣人之間的強韌的連結,把原本奉祀的觀音菩薩佛像和其他周邊的神明,都移放到後殿,讓臺灣人(本島人)可以自由的膜拜。

 我們可以從照片上看到龍山寺維持原有的樣式,在正門口倒是掛著有日曜學校的看板。

 宗教文化的重層構造,取自於殖民者與被殖民者對於原有文化相互之間的理解與尊重。換言之,鹿港龍山寺的足跡,讓我們見證到民間的互惠與考量。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鹿港龍山寺 / 撰寫者:釋明瑛 / 描述文字授權:CC BY 3.0 TW + / 建檔單位:稻江文化工作室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Culture_Organization&id=607866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民俗與宗教
建檔單位稻江文化工作室
傑出成員
辜顯榮
聯絡地-地址
彰化縣鹿港鎮龍山寺
聯絡地-緯度
24.0503935
聯絡地-經度
120.4349529
撰寫者
釋明瑛
資料來源
繼承釋善因遺物
創辦日期
1970-01-01
創辦地-地址
彰化縣鹿港鎮龍山寺
創辦地-緯度
24.0503935
創辦地-經度
120.4349529
登記地-地址
彰化縣鹿港鎮龍山寺
創辦地-緯度
24.0503935
登記地-經度
120.4349529
參考資料
1935年「真宗本願寺派臺灣開教史」大橋捨三郎編輯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