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本願寺派下直系的了覺寺,也就是現在中正區的十普寺,日治時期稱為古亭庒,在明治年間就已經成立。西元1913年募集捐款4千多圓,才著手蓋了覺寺的大殿(本堂)。了覺寺的寺名源自於在京都已經廢寺的了覺寺,經由當時的臺灣西本願寺輪番紫雲玄範的交涉,京都了覺寺代代相傳的法寶物,連同寺名,都由古亭的了覺寺繼承。
了覺寺特別受臺灣總督佐久間左馬太(西元1844年-西元1915年)的愛戴,常常揮毫落紙贈予了覺寺。釋善因在留學返回臺灣之後,除了西本願寺的臺灣別院之外,也常常被當時了覺寺的住持井上義晴請他從彰化到臺北來幫忙。這時的古亭庒,已經不再是明治期間的鄉下地方,有水源地,有帝國大學,堪稱是臺北有名的勝地了。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