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釋善因用日文撰寫的西元1930年代的釋善因日記共有5本,本篇日記取自第4冊的西元1938年的日記本。釋善因為彰化縣花壇鄉的虎山巖住持釋一修的後代,虎巖聽竹為西元1836年周璽撰寫的《彰化縣誌》記載邑中八景之一的名剎。釋善因日記是從其西元1934年到日本京都西本願寺培育日本佛教僧侶學校中央佛教學院留學開始的記述。
本日為西元1938年5月13日為其日記的第4本,當時於彰化的虎山巖,記載下本天日記。文中提及釋善因看著以往的日記,回溯如何從彰化到京都留學的歷程。西元1934年的8月25日搭上朝日丸到神戶,8月27日到門司,28日到神戶和大阪。學成歸國則是在西元1935年9月30日從神戶搭高千穗丸,在10月3日回到臺北,並且在10月26日到臺北的西本願寺就職。
日本統治臺灣的次年,西元1896年4月17日,臺灣總督府補助大阪商船,命令其開設神戶往來基隆的定期航路,由神戶出發,經由鹿兒島、沖繩等地到基隆,此為「內臺航路」,或稱內臺航線,又分為官方指定的「命令航路」和民間業者自行經營的「自由航路」兩種。
西元1897年,命令日本郵船開設神戶基隆線; 西元1898年,命令大阪商船開設神戶─門司─基隆航路。命令航路中也以「基隆神戶線」最為重要。日記中提及的朝日丸與高千穗丸分屬日本郵船與大阪商船旗下,均採內臺航路之「基隆神戶線」的命令航路。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