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西元1937年6月11日:到鹿港海水浴場去游泳

西元1937年6月11日:到鹿港海水浴場去游泳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ND

西元1937年6月11日:到鹿港海水浴場去游泳

 由釋善因用日文撰寫的西元1930年代的釋善因日記共有5本,本篇日記取自第3冊的西元1937年的日記本。釋善因為彰化縣花壇鄉的虎山巖住持釋一修的後代,虎巖聽竹為西元1836年周璽撰寫的《彰化縣誌》記載邑中八景之一的名剎。釋善因日記是從其西元1934年到日本京都,西本願寺培育日本佛教僧侶學校中央佛教學院留學開始的記述。

 本日為西元1937年6月11日為其日記的第3本,當時於彰化的虎山巖,記載下本天日記。這一天的上午,釋善因在彰化寺起床後,就去和留宿在彰化的千代旅館的小笠原輪番們道別。下午則和好友林傳枝到鹿港,除了參拜威靈廟之外,還到海水浴場去玩。

 本天日記中提到「開教總長」,就是指西本願寺臺灣別院的輪番。淨土真宗本願寺派(俗稱西本願寺)是日本殖民政府統治臺灣的宗教合作者之一,從西元1895年隨軍隊來臺的布教使,即積極展開海外布教的腳步。西元1870年,明治天皇發布《大教宣布》詔書,確立了「神道」至高的地位。

 由於「國家神道」擠壓了日本內地各佛教宗派的發展空間,西本願寺派第21代法主明如上人提唱海外布教,以亞洲為中心,擴及夏威夷、北美,派遣開教使、建立寺院,臺灣也因此設立開教總長負責當地的海外布教任務。

 明如上人過世後,還把一部分的遺骨分到臺灣,一開始是在臺南的光明寺,後來奉祀在西本願寺臺灣別院的御廟所。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西元1937年6月11日:到鹿港海水浴場去游泳 / 撰寫者:釋明瑛 / 描述文字授權:CC BY 3.0 TW + / 建檔單位:稻江文化工作室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Culture_Object&id=607226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社會與政治
建檔單位稻江文化工作室
取得對象
家父
取得方式
繼承釋善因遺物
管理者
釋明瑛
撰寫者
釋明瑛
創作者
釋善因
時間資訊
創作時間
1937/06/11
資料使用語言
日文/中文
媒體類型
手稿及手抄本
存放位置
日本/臺灣
時間分期
1937年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